企业一线员工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近日,我市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单位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履职能力的十六条措施》(以下简称《十六条措施》)。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80%以上都是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一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应急能力不足,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让每一位一线作业人员都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固本之策。
为此,我市研究制定的《十六条措施》,就是从企业、班组、一线从业人员三个层面,明确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的原则和方法,防止因不懂不会、违章作业、违反规程等造成事故,确保责任落实到基层末梢、措施落实到现场操作,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赋予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险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编制一线从业人员“两单两卡一手册”,即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全员全岗安全应知应会手册。
组织班前安全教育,告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风险点、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组织班前、班中、班后(交接班)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运用“手指口述”操作法进行安全确认,在隐患没有排除前不得组织生产。
班组成员互为安全监督员,互相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对存在的安全风险失控、重大事故隐患、“三违”现象及危险作业及时叫停等。
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熟悉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和应急处置措施,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掌握必要的现场应急救援能力,会识别事故征兆、会进行应急处置、会开展自救互救。
此外,还特别针对各级政府部门层面、负有安全监管职责和行业管理的部门也提出明确要求,要制定细化规定或出台相关举措,加强对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日常监督检查,特别是以一线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掌握情况为重点,开展逢查必考。同时,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企业难点、堵点问题,积极采取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经验推广等方式,助力企业做好一线员工安全素质能力提升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JN江南·体育下载